社區規劃師計畫紀錄(四)社規小旅行-苑裡



-苑裡印象35年前曾到通霄苑裡教書,每兩週需要到大甲工業區紡織工廠的建教合作班教課,搭著工廠派來的交通車馳騁在西濱公路上,看著美麗的夕陽映照在稻田上,田野、農村,人情味的美景,就是對苑裡僅有的印象了。
9/22跟著基隆市社規師輔導團隊來到苑裡,有掀海風團隊的導覽,走讀苑裡老街,重新認識了苑裡老街曾經因為藺草編織外銷而風光的一面﹗以前曾聽在通宵、苑裡長大的同事說過,大甲的藺草蓆,藺草帽,貨源其實都是來自苑裡,主要因為大甲是藺草、編織買賣的集散地,所以大甲草蓆的名氣大過苑裡。苑裡的女孩從小就要學習簡單的藺編,如果在編織方面有資質有天份能夠創新編織手法的,那就能替家中帶來更多的財富,在苑裡比較重女輕男的原因就在這﹗
苑裡老街導覽結束後走到掀海風團隊開的 掀冊店,聽創辦人之一的林秀芃簡報掀海風團隊跟苑裡在地人工作的經過...
-從反瘋車到返家鄉因為德商英華威集團的通威公司在苑裡要設置十四座大型風力發電機,沒有跟在地居民做好溝通,爆發抗爭事件,學法律的林秀芃跟苑裡在地人劉育育因為2013年參與社會運動抗爭之後,成立「苑裡反瘋車自救會」。運動事件的發生與結束也帶給參與的青年反思-社會運動除了反對抗爭之外的可能性?於是成立了「掀海風農村工作隊」,他們相信「持續深耕在地文化和教育」,在生活中就能發生溫柔的革命行動。
苑裡果然因為掀海風發生很大的改變,兩年前曾跟友人一起去找掀海風工作地點,找不到,只好問麵店老闆:「您知道掀海風在哪裡嗎?」老闆幽默的說:「我們這裡到處都在[搧海風],不過我知道你們是在問那群年輕人,她們常常帶著學生、遊客,在街上路旁講苑裡故事的掀海風。」然後指著旁邊的海報說:他們還有整理音樂家郭芝苑的故居,最近要辦活動,你們可以再來喔!
苑裡人的自信心,就這樣被掀海風掀起萬里風千堆浪。
終於來訪傳說中的掀海風掀冊店,有理想能落實且實踐,絕非一蹴可幾,期待友余的駐點工作,未來也能在田寮河產生一點點的漣漪!
社區小旅行的感想未完待續...